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3-13 09:55:55
语文说课稿(15篇)

语文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和单元目标均提到 “运用课文写人的方法,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本次习作教学,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思,合作学习。通过方法指导,从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等出发,小组合作讨论与习作,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在提炼写法、选材训练等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写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富有技巧性,充满乐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通过欣赏、评改习作,提高学生的评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享受到修改习作的乐趣,和看到习作越来越充实、精美的成就感。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习作前虽然只是大概预习了一下《人物描写一组》课文内容,没有进行过随文练笔,但他们已经有了从三年级以来积累的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并非从“零起点”开始学习。基于学生起点和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人物特点内涵理解比较浅显,对人物细节描写掌握不到位。因此,本次习作教学的指导课我采用了“四部曲”方式进行教学:第一部激趣解题,第二部方法指引,第三部片段习作,第四部评赏修改。即先让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个人物的特点,接着结合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然后出示更多的写作素材,拓宽学生思路,让生在小组内确定一个人物和他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共同完成一个习作片段,最后依托学生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欣赏、点评习作片段。

三、说教学目标:

1、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抓住人物的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

3、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依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所以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完成一则习作片段。教学难点为通过互动赏评,培养学生欣赏、评价、修改习作的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所以教师应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材让学生审读,规律让学生寻找,疑问让学生议论,错误让学生辨析,知识让学生梳理。大纲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合作教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和学生关系,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合作法、拓展法、实践法。

学法:激发兴趣法、讨论法、评议法、举例法、探究法。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这就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上下真功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二)方法指导:

1、师课件出示课文精彩片段,进行方法指导。

(1)、师提出任务: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思考这个片段表现了严监生什么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应的字或词。

(2)、师提问回顾所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

(3)、师提问质疑,引导生结合课文上下文,学会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师板书“合适”)

(4)、师继续质疑,引导生学会用一件事例来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课件出示《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动作词红色字体显示)

文摘: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三)片段习作:

1、师课件出示其余素材照片(周勇、彭老师、TF boys、同学等),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抓住一个鲜明特点,举例描述。师播放图片。

2、小组内讨论,确定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他最鲜明的特点。

3、小组内合作,结合一件事例,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特点描写片段。(师课件逐步出示要求。)

4、师巡视,相机指导。(师提示:可以像课文中的片段一样,抓住细节来描写。)

(四)展示赏评:

1、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a)、先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小组的习作。其余学生自由点评。课堂如果生成好的点评句式,师相机抓出来,黑板上板书,后面小组效仿。

b)、如果课堂生成不够理想,师相机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赏评习作。

师课件出示赏评句式温馨提示:

你用了( )描写方法,表现了XXX( )的特点。我建议( )

2、教师相机点拨。

3、师相机课件出示自己的下水片段,请生赏评、修改。

(五) 继续习作:

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语文说课稿2

说课来源于中国基层教育实践,现在已发展为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语文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一、说教材

《写人要凸显个性》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表达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训练。本单元写人。写人的什么呢?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的个性,所以,本单元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的个性。写人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至关重要。

二、说学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人的几种基本写作手法,在上一次课《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 ……此处隐藏19735个字……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语文说课稿15

孩子们童稚的心灵是一个诗的国度,他们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未经雕琢的语言就是世界上最纯、最美的诗句。《眼睛》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小诗。它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生动,韵律和谐优美。如何把握儿童情趣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进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张扬他们的个性,让诗情画意始终萦绕在课堂,让“活化语文”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课堂是备课时思考的一个重点。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整个过程为 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情趣”中触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引出一股清泉,让纯真的语言化为盎然的诗句洋溢在课堂教学之中。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在音乐、画面、诗歌这融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学设计

1、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聆听范读的同时观看图象,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2、自读,感知内容

在学生自读前,提出自读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3、美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①以境促读,境中动情

教学本课,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相应的诗句及画面,屏幕上可爱的露珠长在小草的脸上,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天黑了,灯塔妈妈睡不着,睁着眼,看看有没有还没回家的船宝宝,它们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让他们对文中的诗句有了直观的形象认识,感受到每一句诗都有一幅美丽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孩子们边看边自发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啊!”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露珠,问学生:“你高兴吗?你想怎么说?想怎么做?”孩子们笑着,跳着,欣喜地说:“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如果这可爱的露珠长在花儿的脸上,那它就是花儿的 ,如果露珠长在树叶的脸上,那它就是树叶的 。紧接着,我使用了激扬学生灵动的评价语:“开心地说吧!”“这么多可爱的小露珠,我们一起欢呼吧!”这些话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创造性被激发,心灵得以解放,此时,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②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安排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表演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同诗歌领悟到的内容与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来。这是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灯塔,有的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读,有的学生手舞足蹈地读,课堂上书声琅琅。

此刻,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冲出老师的翅膀,自由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啦!

③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认识,我通过多媒体VCD,向学生展示了与诗歌有关的大量的图片,孩子们观看时神情专注,不时发出惊叹。这些学习资源,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积累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更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在教学该课的最后,安排了创作新的小诗这一环节,为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始我试着用课文中的这个句式作了两句诗,把它藏在画里了,我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画面,让聪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诗句,接着让他们自己创作,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如“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虫是树叶的眼睛。”“雨点是云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们是祖国的眼睛。”这是多么童真的想象,多么独特的情感体验啊,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那颗聪慧而灵动的心。

教学本课,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动精彩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用传统教学法,把书本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塞给学生,根本激不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本堂课我就是通过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资源,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出优美、动作的录音,再现了语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情绪被感化,迅速进入内容氛围,因此学生知识学得快记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体VCD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静态的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朗读指导”。那语言标准、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而且还有语言升降调和重音、停顿等提示符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体验和模仿,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体VCD

多媒体VCD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教学资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资料,视频图象,以高密度、高质量、高速度地向学生提供了视听信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我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小诗,学生们在轻松自如、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畅所欲言,既钻进课文“入境”,又跳出课文“出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迹的进行了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创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诗。

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并开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现代教育技术给新课程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和科学使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语文说课稿(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