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循环小数》说课稿

时间:2025-03-13 09:54:59
《循环小数》说课稿

《循环小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循环小数》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循环小数》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中的《循环小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包括例8——例9两个例题,分两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本课是第一课时,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怎样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

本课我们按照新课程理念去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即“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练习”。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一、优化教学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为了敲好开课的第一锤,新课伊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我为学生讲老和尚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语言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此时,我话锋一转,数学中也存在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

二、优化教学过程:

活动尝试,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为主。趁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之际,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400÷75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

利用多媒体吸引大家一起关注到主要问题上: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学生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然后学生进行验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接着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从而学生初步认识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接着我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这个算式能不能除尽?它的商会不会循环?如果循环它是怎么样循环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像7.14545…这样小数部分从百分位起有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也是循环小数。

我启发引导观察“比较5.333…、7.14545…这两个循环小数,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

以上整个过程我不再以讲为主,只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耳、眼、口、脑、手“全频道”表演,尽情表现。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优化课堂练习,培养能力

我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有趣,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循环小数》说课稿2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是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让学生观察它们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是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进而简单介绍循环小数的简写。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这是文本安排的顺序。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对文本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首先,我们是建立在学生对循环小数原认知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其次,师生共同经历判别循环小数概念的过程,最后是学生感知与文本概念一致的的结果,因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接下来是学以致用,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次感受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教学目标:

1、交流比较、自学,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难点:

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循环小数。

2、了解学生的原认知:写出自己认为是循环小数的小数。

3、在判别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引入到认识循环小数。

4、自学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二)应用

1、独立计算主题图中的解决问题。

2、交流汇报:实际中的发现,感受循环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让学生出题判断是否是循环小数,加强理解循环小数的定义。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三)练习设计

拓展思维:交流思维方法。

(四)总结延伸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对本节课新知进行梳理总结。

教后反思: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课开始,我以学生对循环小数的原始认识为导入点,在交流判别中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循环小数,从学生的原认知出发,逐步的与文本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为后续的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架起桥梁。

2、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课中,引导学生自学循环节以及读写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 ……此处隐藏15216个字……宋体" * hps24 oad(s· 4÷9○0. Arial, 宋体" * hps24 oad(s·

4、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这些练习题的形式多样,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这样安排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熟悉、理解、掌握,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 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并说说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目的

《循环小数》说课稿10

一、对教材的认识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知识角度来看,“循环小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即从“有限”扩展到“无限”,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个飞跃。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赛跑情境,让学生计算冠军的速度,引出“循环小数”,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理解数学产生的现实背景意义。但教材举例单一,不利于学生通过对数据比较、分类,自主构建循环小数的概念。因此,我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五组数据,让学生计算赛跑比赛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其中三名运动员的速度的是有限小数,另三名运动员速度是循环小数,包括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我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我用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400赛跑情景,让学生分组计算前六名运动员的速度,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我将分如下几步完成:

(1)初算,产生疑惑

我有意安排一、三、五组同学计算能除得尽的除法,二、四、六组同学计算商是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除法。六个学习小组进行计算比赛,比一经哪些组算得又对又快。当我观察到一、三、五组的同学基本完成时,我向二、四、六组的同学发问:“为什么你们还没有算完,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会向我诉苦这些题怎么除也除不完。

(2)再算,明确问题

我将这个问题推给全班学生,我让一、三、五组的学生也来算一算,让大家都体验到400÷75、400÷96、400÷74这三道题余数重复出现,商中一部分数字也总是重复出现。当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商的特点。

(3)分类,引出概念

让学生将六道题的除法竖式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商的特点,并小组讨论如何分类。学生可能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将这三题分成一类,另三题分成一类;第二种将商是有限小数的三题分成一类,商是纯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商是混循环小数的分成一类,共三类。当学生说出第二种分类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后两类也有共同的特点,可以归为一类。因此,这六个数其实可以分为两类。这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它为有限小数。另一类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我们称它为无限小数。然后我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些无限小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循环小数的主要特征。我随机用课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揭示课题。这里我还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还有些小数它们也是无限小数,但是小数部分不循环,不是循环小数,这种数我们以后会遇到。像这些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循环的,我们书写时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4)阅读、总结

在学生认识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之后,我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划出来并读一读。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本课进行小结。

3、巩固新知,实践运用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出了五道判断题,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异议和疑问,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对循环小数还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出:“循环小数是否还有其他记法?除到哪一步就可以判断商是循环小数?”等问题时,我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并随机将这两个问题抛给学生,将其设计成课外探究作业。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老师提出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为下一节课做了充分的准备。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诱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点然智慧的火花。

《《循环小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