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

时间:2025-03-13 09:54:46
《落花生》说课稿

《落花生》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落花生》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落花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十二册第四板块中的一篇叙事散文《落花生》。本板块的学习专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板块中的第一篇文章。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本文围绕“落花生”展开叙述,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文章朴实无华,但主题深刻;小中见大,且富有生活情趣。在结构剪裁上,作者独具匠心,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白,鞭辟入里,借物抒情,由物及人,以物喻人,耐人寻味。编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思考、积累,从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二、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要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读书,

三、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语文知识、生活经验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篇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含义深刻,理解起来稍有难度,所以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重点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另外,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应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体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五、说教法

在教学时,把父亲所说的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另外,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说学法

《课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少讲精读,读中感悟,课中明理,情感熏陶,感悟人生。

七、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吗?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

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一)找重点。

1。本文围绕题目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哪个是重点?(议花生)

2、有哪些人议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

(我们谈、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

(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然后在小组里合作学习,边读边议、感悟体会。

(二)读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品重点。

1、读父亲的话,然后体会:“花生的好处很多”。都有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

2、进一步品味: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出示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的投影片)

3、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明确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桃子、苹果、石榴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体会父亲这样相比,突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让学生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品格。

4、“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体面什么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齐读这句话

5、在我们的身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深入透彻地理解,学懂文章,学习做人。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 ……此处隐藏34112个字……我们兄妹三个和父亲谈论花生的好处,并认为父亲的谈话内容重要。

4、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知道了父亲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做人的道理,我也知道了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为我国作出过贡献的科学家,对别人有帮助的人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以重点段理解为基础,理解其余两段。

2、读课文,谈体会。

3、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教学过程

1、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落花生》说课稿1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道理。

3、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道理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道理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语句。

【教学准备】

老舍《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回答引入课文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⑴ 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⑵ 种了就是想收,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对生活热爱和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

读“吃花生、议花生”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花生好处是显而易见,而父亲指出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恰恰是花生最可贵好处。

3、默读父亲话:

(出示演示文稿──父亲一段话:花生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

⑴ 根据你对父亲话理解。完成下面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 示

⑵ 反复读一读“我”说话:“那么,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话对“我”一生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食品都吃完了,父亲话却深深地印在我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这句话:

出示演示文稿: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人,有用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提高仅凭课堂上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人”,更多了解借物喻人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落花生》、茅盾《白杨礼赞》、陶铸《松树风格》、陈慧英《梅花魂》、周敦颐《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板书设计

落花生 顽强生命力

物 有用

默默地奉献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人

《《落花生》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