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叙文汇编15篇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记叙文,记叙文根据写作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记叙文1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里我们播种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又是一年的春节,和往常一样的拜年拿红包,几乎是没什么新意。不过,尽管是这般无新意,还是让我欢呼雀跃了许久,这恐怕就是俗话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过个年呀,可不都是热热闹闹的。
一到这过年啊,家里边是免不了:“少点空闲,少点时间,多点朋友,又热闹几分呐!”麻将声和炮竹声是绝不会少的这可是每逢过年打人、小孩的最爱呢!今年事虎年,那么家里就少不了一些常有的祝福小贴士啦!小孩虎头虎脑,工资虎背熊腰,气势虎虎生威,合家虎年行大运。在就算是不出门呆在家里也都能嗅出喜庆的味儿呢!大年三十晚上自然是要吃团年饭的,7:30准时开餐,一年不见的大圆桌又和我见面了,一道道美味的香气早已萦绕在我们的身边了,圆桌上有着自家特有的酥肉,肉丸。酥肉嘛,顾名思义,是入口么么香香酥的肉,说夸张点的就是入口即化了!这肉最重要的并不在它的工序,而是品尝它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制作它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思……别的时候可是吃不到的,盼望了一年的美味,终于来到了我口边,嘿嘿可是有些迫不及待了,转眼就看见十几双筷子像同一个盘子中伸去,大有虎年之势,众虎夺食嘛……一大家子,忙碌了一年,各忙各的不同,好容易聚了个头,自是其乐融融,笑语不断了。
去年的心情还不坏,今年的生活必将会更精彩……
春节记叙文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总能勾起人们对岁月的感怀,对时间飞逝的感慨。童年记忆中的年味,总是那么的浓郁,让人久久不能忘。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我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跨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在农村真正能感受到浓浓年味的还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货就是从这一天起开始采购的。到了赶大集的日子,人们都欢天喜地地忙碌起来,集市上人山人海,年货琳琅满目,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一趟趟地往家搬东西,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所以买年货这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妈妈会大方地拿出一部分年货给我吃。糖块是孩子的最爱,每次我都会偷偷多拿两块,虽然只是硬硬的水果糖,但吃起来无比香甜,回味无穷。
接下来几天人们就开始忙着炒瓜子,炒花生,杀鸡宰鹅迎接新年。一转眼就到了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贴福字、贴春联,妈妈做完早饭就开始熬浆糊,贴福字和春联这件事情都是我和爸爸来做的,虽然冬天很冷,我的小手冻得红红的,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喜悦。一张张大红福字,预示着“福来到”,对联和年画无不透着吉祥与喜庆。
在我记忆的深处,糖醋水和冻梨是让我最回味的两样美食。每年除夕夜,妈妈都会冲上两碗糖醋水,化上几个冻梨,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享用,一碗糖醋水下肚,酸酸甜甜满满幸福的味道;冻梨要放在水里解冻之后才能吃,在梨表面结了一层晶莹剔透的冰,用手指轻碰冰壳,冰就碎了。咬破梨皮,吸着梨汁,好像舔食蜜糖一样,梨肉酸甜软糯,非常好吃,梨水顺着嘴角滴到衣服上,我也顾不上擦。
第二天一大早,那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在此刻已被渲染到极致了。吃完早饭我就穿上新衣服去给长辈和邻居们拜年,跟着大人们走东家,串西家,既能吃着糖块瓜子,又能收到压岁钱,这可是一年中最让人舒心惬意的时刻。
儿时的年味,在我心里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年年翻阅,年年温馨。感恩父母,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新年,让浓浓的年味永存心间……
春节记叙文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看到这句诗之后,大家应该知道我接下来要写什么——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前要逛花街、贴对联、准备年货、全家一起吃年夜饭、包饺子、拜年等习俗,但我最喜欢的是逛花街。
花街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花,而且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玩具,甚至有很多好吃的零食。花街的花姿态万千、颜色各异。有幽蓝的蝴蝶蓝、有烂漫的桃花、有肥乎乎的多肉、还有香气袭人的百合。这些花实在太漂亮了,我和妈妈忍不住要买,可买花的人太多,实在难以下手。但我还是依靠小小的身体,挤过人群,再拨开几位大大的身体,来到了漂亮的花面前,我挑选了几束毛茸茸的圆圆的黄黄的小花,最后我又精心挑选了三枝淡紫色的大百合。它们被包在一张大报纸里,我小心翼翼抱在怀里,一位叔叔看见了说:“小朋友,你选的花好美呀!”我听了叔叔的话,心里美滋滋的。我抱着花继续逛,弟弟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还有我俩最喜欢吃的零食。
晚上,我们就可以吃年夜饭、看春晚了。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春节。
春节记叙文4“一岁在鞭炮,春风送温暖到屠苏。在过去的几天里,成千上万的家庭用新桃子换旧桃子。”这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描写的春节场景。它既活泼又美丽。现在,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没有改变。
我最喜欢放鞭炮。我记得去年我去外婆家过年的时候,我在门口放鞭炮。首先,我拿了一个双响鞭炮,点燃导火索,扔在地上。“炸薯片”声音很大,像油炸豆。真的很好,我很开心。这时,当我眼睛一亮,看到奶奶的水箱时,我立刻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点燃了一枚“鱼雷”,并迅速把它扔进了水箱。我只听到一声“砰”的巨响。水溅了我一脸。水箱裂开了。我害怕得跑了。
我跑到一个废弃的地方继续放鞭炮。我点燃了火箭,半天没有反应。我正要仔细观察,突然“砰”的一声在我左手上爆炸了,我立刻失去了知觉。我惊恐地闭上眼睛,心想:结束了。我的手一定断了。我用右手摸了摸我的左手,嗯?手似乎还在。我睁开眼睛,看到,真的,我的左手没有断,而是在流血。我松了口气。然后,我放声大哭......
这发生在去年春节期间。现在我大了一岁,不会再做这种傻事了。我喜欢中国新年。中国新年真的很有趣!
春节记叙文5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的联系与亲情。就如: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风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世界备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十五天。
春节那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去上坟。晚上,在家里吃团圆饭,哇!今天的菜真丰富,有螃蟹大虾,蚂蚁上树,糖醋排骨……我把每个杯子倒满雪碧,然后我举起杯子对所有的亲人拜年。
春节记叙文6在过年的时候人们都忙的不亦乐乎,而我的家也不例外。我的阿姨让我出去逛一下,带着表 ……此处隐藏3079个字……是难忘,此时此刻,我还是很兴奋,因为新年到了,我又长了一岁。
春节记叙文12新年到了,一大早,我就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醒。原来是爸爸起床放鞭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一骨碌地爬起,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不一会儿,奶奶便端上了几碗又香又甜的汤圆。(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是我们这儿的传统,预示着新的一年,全家人的生活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吃完早饭,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去外婆家拜年。
推开门,阵阵寒意卷夹着雪花扑面而来。漫天的雪花,晶晶莹莹,无拘无束地飞舞着。“这是冬爷爷送给我们新年的礼物!”我高兴地喊起来。
街面上所有商铺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对联。路上走着许多穿着新衣去走亲访友的行人。到处都张灯结彩,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到了外婆家,我们先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拜年。然后我就与表弟玩了起来。正玩闹着,二姨娘一家也来了。外婆家变得热闹起来。外婆见全家都到齐了,就说:“来,发红包了!谁先磕头,谁就先拿红包!”我们三小孩兴高采烈地跑过去,磕头拿红包。二姨娘家的九九刚四岁,不知什么是磕头、红包,就学着我们的样子。他那歪歪扭扭的样子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该吃午饭了,只见桌上摆满了了色香味俱全的菜。饭菜非常丰盛,除了有传统的肉圆与鱼之外,还有北京烤鸭、五香牛肉、香辣羊肉等。全家人欢聚一堂,一边吃菜喝饮料,一边谈家常。情真意切,笑语甜蜜。团圆饭吃得我们眉开眼笑,满面春光,心里暖洋洋的。个个都陶醉在浓浓的亲情之中,感到十分温馨。
吃完午饭,大人们聚在一起娱乐,我们三个小朋友在痛快地打电脑游戏、下棋、拍卡,玩得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晚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外公外婆又拿了些大糕与鱼给我们带回去。寓意是“糕”与“高”,“鱼”与“余”谐音,把“天天高升”与“年年有余”带回家去。
春节,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辞旧迎新,激情种种,我喜爱我们的民族风俗,更爱我们这传统的节日——春节!
春节记叙文13盼啊!盼啊!终于迎来了既热闹又有趣的春节。
一大早我们全家都早早起了床,唯独爸爸还赖在床上玩手机,我给妹妹指了指玩手机的爸爸,妹妹皱着眉头说:“大懒虫,又在玩手机”。我悄悄的给妹妹密谋了一下,妹妹紧锁的眉头瞬间展露出了坏坏的笑颜并飞一般的冲向爸爸夺取手机,我也没有闲着,冲过去已挠脚底板的方式进行着助攻,爸爸招架不住缴械投降了,妹妹拿着战利品蹦蹦跳跳的去找妈妈报功去了。
吃过早饭,爸爸带领我们贴春联,先把旧的春联给揭下来,把大门里里外外擦的干干净净,以表示辞旧迎新,再把上联下联横批和福字贴上去,这时妹妹提着两只小牛说:“今天是牛年的第一天,把春联上添上小牛,才独一无二”。所以我们便把那两只小牛贴在了横批的两侧。
贴完后爸爸去地下室贴春联了。我自己来到了楼下散步,太阳光照在小草上,小草仿佛披上了一身金色的轻纱,太阳公公真好心,给小草换了一身新衣服。门口陆陆续续进出了好多人他们都是去拜访家人的。
贴完春联我们全家一起去给爷爷奶奶拜年,来到了奶奶家,爷爷给我做了最爱吃的糖醋里脊。中午吃饭,我的堂弟王熙涵和我抢着吃,但还是我吃的多。我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给我了一个大红包。我和堂弟互相又给对方父母去拜年,一大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
牛年行大运,我在这里祝大家牛年快乐!
春节记叙文14又快过年了,我与爸爸妈妈们回到老家,打理着准备过年的事情。哎!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可能与你们的不一样,不信你就往下看,慢慢地听我介绍!
腊月二十四在我们老家说来是已经过年了,在这天里就已经有了过年的气分了。因为今天家家户户都要料理着过年吃的东西,家家都要做香肠,还要杀鸡杀鸭呢。腊月二十五就是在打扫除,买需要的东西了。
一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口旁都贴上了新对联。小孩子们都早早就换上了新衣服,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小孩子们个个容光焕发,笑容满面。大人门可不一样了,个个走来走去准备着晚上吃火锅的事与拜拜的事。在大年三十这个日子里,大家都要把做好的香肠,鸡,鸭,肉等食品拿来拜设神明。到了吃火锅,我们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大人们给小孩们红包,小孩对大人们说好话。通常我们都吃到八九点。
大年三十十一点过后也就是初一,这时,人们都要在桌子上摆放好茶叶祭拜神明。初一人们大多是在祭拜神明的事。初二人们就是到别人家做客,我们这的习俗是全家一起去,没人留在家里。初三四没限制,根据自己的喜好可做自己想做的事。初五这天栓算是春节结束了。可是到了初九人们又要再祭拜神明一次。
初九过后,一切都渐渐平息了,大人们都恢复到自己的工作中,只有小孩子们都在玩耍,等待着开学的到来。
春节记叙文15春节是中国最喜庆、最隆重的日子,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回家和亲人团聚,虽然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但是那种喜庆、快乐的气氛在每个人心中流淌。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是怎样度过的吧!
从腊月初八就有了年味,家家都能闻到一股腊八粥的味道,看着这有各种干果和豆子熬成的粥让人忍不住马上尝尝。除此之外,这天大家还都泡腊八蒜。把剥好的蒜泡在醋里,放上白糖封起来,到年底,蒜泡得像一颗颗玛瑙,醋变得又甜又辣,真是色味双美。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祭灶神,还要吃芝麻糖。传说让灶神吃了芝麻糖,粘住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禀告人间不好了。
过了二十三就要扫一次房子,也是辞旧迎新的意思,还要提前蒸好各种式样的年糕。到了二十七八,必须把鸡、鸭、鱼、肉、菜和对联等年货预备充足,家家飘出了炸丸子的香味。街上的人熙熙攘攘地往来,都在赶着预备年货。小贩们卖力吆喝着,真是热闹非凡——到初一店里就要关门了。
除夕到了。家家贴上了对联,门前也挂上了灯笼,望着火红的对联和灯笼,一股暖意顿时涌上心头。女人们在包饺子,到晚上一起吃顿团圆饭,老人们还要供奉神灵,男人们负责点火放炮,小孩子则只顾玩耍。晚上,打开电视看春晚,又是一片其乐融融
的景象。这一夜,是要守岁的。
鞭炮声把正月初一从睡梦中“唤醒”,人们穿上新衣,吃完饺子后,便到邻居朋友家拜年,这天小朋友们是最高兴的了,能收到压岁钱。
初二开始走亲戚,一直持续到初五。
初四晚上送五穷。把家里这几天的垃圾倒掉,然后上香,放炮,驱赶穷神。
初五早上也要吃饺子,以前穷,说这一次是“捏嘴”,以后不能吃好东西了。而现在不是了。
盼呀盼到了正月十五,又要吃饺子。小朋友们在晚上挑起灯笼,在大街上跑着。但最热闹的还是放烟花了。各式各式各样的烟花“绽放”在夜空中,天空顿时变成了彩色。烟花的形状也不同:有笑脸的、有爱心的、有树形的、有鸟形的······真是五光十色,形状繁多的烟火!
十六早上,早早起来烤柏灵火,老人口中还念念有词:“正月十六百草灵,烤烤手不手冷,烤烤脚不脚冷,烤烤腰腰不疼,烤完全身不得病。”
春节在正月十六结束了。我又长了一岁,让我向新的一年,新的目标,做出新的努力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