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教学反思

拼音q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5-03-13 09:54:13
拼音q的教学反思

拼音q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拼音q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拼音q的教学反思1

刚入学的孩子具有非常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大约能保持十分钟左右。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游戏是最喜欢的活动。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自由散漫转为学习。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

到底怎样去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的这一个多月呢?这是我教学过程当中一直思索的问题。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说普通话相结合。汉语拼音《d t n l》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让学生学会dtnl四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学习dt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我还加了一条,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年龄特点,重点抓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dtnl时,我选择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本课的设计由看图说话开始,摘苹果游戏结束,从中穿插了开火车、跟我学等游戏,整堂课上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有个别环节管不住自己,课堂稍显混乱。也有个别学生有表现不尽人意,我觉得他们可以有更出色的表现,但目前的课堂在我看来只能尽力而为。实际情况是,学生纪律观念不强,个别学生在前些天的课堂上走神,可以到我走到他面前他都不知道的程度,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未见成效。

如何让孩子集中精力认真听,这与方式方法关系甚大,怎样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是我这一阶段习惯培养的重点,拼音学习就是一个从模仿到掌握方法的过程。好习惯的培养,课堂常规的训练到位关系着今后的教学能否顺利有序进行。

拼音q的教学反思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的教师对于工具性把握得很好,但如何在教学中凸现人文性这一特点呢?特别是对于刚入小学的孩子,在学习一个个抽象的汉语拼音中,又该如何做呢?

我在自己孩提时代和从教以来的两次汉语拼音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新课标前后的不同,给予人文关怀的教育与不给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记得自己上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时,最令人难忘的一句顺口溜是:jqx,真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这句顺口溜既形象又好记,特别是将jqx与ü相拼时的规则牢牢地印在了七、八岁孩童的脑海里,至今是清晰明白。师范毕业的我刚好教一年级语文,儿时记住的这句顺口溜派上了用场,所教的学生也很快记住并掌握了这一秘诀。课下孩子们也喜欢说这句话,但我发现,那些淘气的孩子在念的同时,还爱配上肢体语言,伸出两个指头在小伙伴面前做个挖的动作,使得初为人师的我感到不知所措:到底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

如今,我第二次接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入学年龄又较前些年偏小,可见识并不显少,才智也不显差。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易接受新的信息,可塑性更强。拿到全新的教材,当翻到“jqx”这课时,现代的通讯工具手机是那些年的奢侈品,装修房屋的高级油漆好像也并不常见,小伞吸管的高脚杯饮料也是从电视中且是要进入酒廊之类的高档消费处才得看见。这些如今都进入了小学一年级课本,且学生都熟悉这些事物。一首母鸡找小鸡的儿歌将母爱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适合初入学的孩子学习。既然儿歌都体现了人文内涵,那以前那句顺口溜教给学生的确不妥了。想想在学习ü时,那是一条多么活泼可爱的小鱼啊,难道它一见到jqx,眼睛就保不住了吗?这样的顺口溜教给学生,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什么样的阴影?独生子女的他们,多少有些傲气,也不乏占强的……第一次从教的经历还历历在目,我不敢想象与预测。这时,我又翻到了教师用书的“jqx”一课,他上面有一句顺口溜给我解除了烦恼: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老师jqx,脱帽行礼问声好。这多么好啊,把一个有礼貌的小ü写得活灵活现,就如现实中有礼貌的孩子。在上这课时,我配上动作,绘声绘色地把这句顺口溜教授给学生,并让每个孩子在我面前演一次,再趁热打铁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牢固,这样,不仅把jqx与ü拼写时的规则记住了,还学会了从小要懂礼貌。当这课教学完之后,学校的老师反映,一年级的孩子真有礼貌,见到老师就问好,不管是否教他们。我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孩子们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会并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除了有礼貌的小ü口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还编了另一个顺口溜:小ü小ü真淘气,见到jqx,就把眼睛闭。这又展现了一个淘气的小ü形象,但又不失儿童的天真,活脱脱的淘气的小ü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只要不过格,淘气可爱的孩子也很讨人喜欢,他们常常是生活的一剂调节剂,让人开心,使人忘怀。让学生常笑、多笑,也是现代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教师没有必要成天板着脸,让学生一见就心惊胆寒。老师多笑,学生也会开心,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身心健康地成长。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教师要多挖掘这些资源,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里,播撒爱的种子,将来开出礼貌花,结出开心果。

拼音q的教学反思3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汉语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广泛使用。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必须学好汉语拼音,才能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汉语拼音ao ou iu时,进行了如下的思考并予以实施。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并记忆深刻。一年级学生注意力、自我调控能力较差,通过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看、听、说、做,提高了学习效率。我在指导ao ou iu的发音前,都是首先出示有关的图画,学生先观察图再说图,然后配以动作来发音,学生乐学,效果不错。在指导发ao ou iu的四声时,我反复将电脑鼠标在带调韵母中滑动,使韵母动起来,学生看得有趣,反应迅速,教师不用多讲,已达到教学目的。课件中还出现了韵母的笔顺,依次出现每个韵母的笔画,学生模仿书空两遍,印象深刻。这样,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较容易地解决了重、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这堂课中尽量运用这一方式。一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只要合时合地地给他们机会,课堂上就会精彩不断,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学生教学生的方法,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有能力的学生思当小老师,或范读或领读,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个个不甘示弱,争着当小老师,课 ……此处隐藏8367个字……(老师的声音很亲切,甜甜的,老师的笑容很自然,美美的)

拼音王国到了,房间里的拼音娃娃在跟我们打招呼呢,谁来跟他们打个招呼?(枯燥的复习变多有趣味,创设交际的情境。)

接着我们来到拼音王国的大草地,可真热闹,三个小朋友唱起了歌……(老师创编的儿歌让孩子们睁大了眼,露出了甜甜的笑。老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书上的三幅单个图变成了一个情境图,如果利用这个图让孩子们先观察,说说,老师再唱,图的作用发挥的可能更好。帮助认拼音,同时训练观察和说话能力。)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三个拼音朋友。谁会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从零教起,让会的孩子充分展示。)

多种形式的读,开火车,当小老师教读,老师范读……(一个小插曲,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的音读错了,老师很亲切,是吗,我再读读,对了吗?生点头,这回对了。多么平等和谐的氛围,看得出师生关系一贯这样,孩子们才敢于纠正老师的错。)

怎么记住这些朋友呢?(学生积极创编儿歌,并自豪地领着大家读。气球,气球qqq一个大差xxx,小鸡,小鸡jjj左上半圆qqq,西瓜切成四瓣就是……不可小看孩子们哦,给他们信心,给他们空间,他们会还给你一个惊喜。)

你们能不能用桌上的橡皮泥捏出来呢?看谁捏的最好,捏的最像(孩子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动手巩固字形,是很难忘记的。)

正当jqx玩的高兴时,小ü也跑来凑热闹了就在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看看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贴出jqx和ü相拼的音节。(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通过孩子们的自己发现突破难点。)

老师教儿歌强化难点,音节的拼读也是难点,老师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看,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拼音,发展了能力,享受了学习的乐趣。

以上都是我听课的一些感想,如果我们的第一节拼音课就让孩子们爱上拼音,爱上语文;如果我们的课堂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发现;如果我们的课堂尊重每一个孩子,吸引每一个孩子;如果每节课我们都是在用心跟孩子交流,我们的游戏和活动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如果每节课都像旅游一样轻松愉快,其乐无穷,如果……太多的如果,太多的希望,我想,真正爱语文教育的老师会在教学中实践这些如果,完善这些如果,进而完美我们的课堂,完美我们的学生。

拼音q的教学反思14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刚刚从幼儿园踏进小学的孩子们,还不太适应小学生活,好奇、紧张、易动、多变、注意力不集中在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表现着。教师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手段调动他们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可算是法宝之一。教材的编者也深谙此道,在每课中配上了情境图,一副图就是一个优美动听的故事,故事中包含了字母的读音、字形。教师就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情境图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生活中进入新知学习中。

情境图不仅是故事,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和学习情境。鲜活真实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体验新情感。教《 b p m f》时,我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他们在讲故事,听故事中体验感受声母b p m f的读音,同时,随着不停闪烁的字母初步认识了字形。故事结束了,故事中凸现出来的字母读音和字形却不停地闪现在孩子的脑海里。这说明学生从已有的语言基础和生活经验自然的过渡到学习bpm f。生活和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然,情境图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母的发音和识记。而不能把它当作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载体,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因此,还要准确地把握情境图的地位和作用。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和情感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发展、思维发展都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由此可见,在教汉语拼音时,如果生硬地给学生讲发音方法和识记办法,是不符合小学生思维、情感发展规律的。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把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生活和已有的经验中,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不断变革或重组。教“yw b p m”时,老师除了演示发音、学生模仿,还让学生回忆这几个字母的读音和平时说话时哪些字的音相似,他们很快找出“衣服”的“衣”、“房屋”的“屋”、“广播”的“播”、“山坡”的“坡”、“摸瞎子”的“摸”读短点儿、轻快点儿就是“y w b p m”的音。

字母的认识、记忆是拼音教学的一个重点,要达到一见能读,一听能浮现于眼前的效果。学生有如此准确、熟练的认知结果,巩固练习是必要的,确切、深刻的初步感知更重要,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生活场景、生活经验“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亲历“生活”,激发想象,碰撞思维,深化情感。教师利用课件、语言、表演创设生活情境,放学生于生活中,学生才会有奇思妙想、妙语连珠。他们看到“e”,说它像一只花篮,像一只大白鹅,像一个弯着腰的老头,像一卷大大卷,像个头盔......他们看到“a”,说它长得像一个胖胖的水饺,像张开的大嘴流着口水,像小女孩圆圆的脸蛋旁拖着小辫子.......“b”,孩子们说它是数字6,是勺子,是渔网,是收录机,是一只小小的蜗牛顺着竹竿往上爬.......学生已经不再被束缚在教材、课堂中,而是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他们在天真烂漫、欢声笑语的童年生活中学会了认知、学会了生活。相信那只慢慢爬的蜗牛会像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永远镶嵌在孩子们金色的记忆里。

活生生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是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存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

三、创设游戏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和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我们把游戏引进拼音教学课堂,以游戏为载体,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b p dq”的字形区别是声母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分清它们。我就发动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创编游戏来区分4个声母。“拼一拼”、“摆一摆”、“演一演”、“唱一唱”..........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小游戏在课堂上上演,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张张通红的小脸写满了幸福自豪。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观察评价过程中,获得了思维、能力、情感的发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一刻,老师、学生同时体会到了,原来学习会有如此的快乐!

有人说,生命因遐想、冥想和憧憬而秉有灵动、舒展和充盈。遐想、冥想、憧憬的支点是思维和情感,无数的生活、学习情境孕育和培养着人的思维和情感。作为一名教师,不但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孩子学拼音,还要在他们人生旅途中创设情境教他们升华生命。

《拼音q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