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1陈大伟教授在《阅读文本,需要培养言语表达能力》一文中指出:“在读明白语言上下功夫,就是尊重语言文字内在的约束力和规定性的基础上,去认识文本本身相对确定的东西,比如文字的常用意义和常见搭配、故事经过、作者表达的观点……对于相对确定的东西,我们不能凭个人的意愿和爱好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否则,就可能惹出麻烦。”
在这篇文章中,他还指出表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他说:阅读是这样,表达也是这样。表达时,如果不能有效地运用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系统,别人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也就难以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言语,在于运用。”他提出明确要求:阅读教学要“对阅读文本的语言下功夫,不是停留在认识文本确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在认识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才能完成日常的语言交流。
阅读教学中,在语言上下功夫,就需要下积累的工夫。我们不仅要积累字、词、句等语言素材,积累语法、修辞等表达方法,而且要获得谋篇布局的技巧,同时也要积累各种文体的表达样式。积累需要一些背诵,但最好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语言实践,是运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规律进行言语活动。”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2《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因此教学这一课最主要的是抓住它的“情”,用文中丰富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孩子,使孩子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这位老师在理清课文叙述的事情后,就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以下7个问题:
1、18自然段,为什么老狐狸会救正太郎?
2、“闪着金色的光芒有没有其他的意义。难道只是阳光照射才是金色的吗?”
3、狐狸为什么不死心,还要救孩子?
4、为什么发现小狐狸被带走,正太郎的动作表情那么冲动?
5、15段为什么正太郎刚想揭开铁链又打消了念头。
6、为什么正太郎给狐狸送吃的呢?
7、小狐狸为什么不吃食物也不会饿死?
这些问题,除了极个别的如第2个、第4个确实是有思考价值的,其他多半是关于文章内容的,学生只要好好读读书,都能解决。因此这里的质疑意义不是很大,接下来就让学生围绕上面这些问题来学习,逐条解疑,课文就上得兴味索然了。学生读书的目的就是理性地去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了。脱离了情感和体验的语文教学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3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并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课文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同时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叙事的方法。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根据课前导读,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ABB和四字词)。(光秃秃、冷清清、孤零零、湿漉漉、直勾勾、热乎乎;目不转睛、大摇大摆、莫名其妙、漫不经心、无影无踪、兴高采烈)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用“抓住主要事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老狐狸爱子心切、聪明、勇敢、知恩图报以及它们一家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4、理解“金色的脚印”的含义,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五年级以来的教学重点,借助这篇课内阅读,我让学生用学过的“抓住主要事件”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基本上能准确概括,为了照顾不是很会组织语言的中下生,我用投影把我概括的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参考。现在反思,觉得应该再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同桌互相说说,才能真正训练他们的表达。
我引导学生围绕课前导读的提示自读自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语句进行赏析。但发表见解的同学只有十个八个,面不够广,恐怕是我引导鼓励得不够,平日上课里也是那么几个孩子愿意发言,我不得不反思我平日的课堂当如何让改善?听说是因为有些孩子喜欢起哄嘲笑回答问题的同学,一些女生怕被嘲笑不敢举手。我得设法引导,改善这种局面。
我在正太郎被救后设计了小练笔,要求孩子们“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目的在于训练孩子们描写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细节描写,本册教材的习作重点就是人物描写。
在升华主题这一重要环节我本来设计了孩子们讨论的,但看错了时间,课室的钟居然是慢了五分钟的,结果提升主题时草草收场,有点老师牵引的味道。这让我反思:“细节决定成败”!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4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本课的训练重点:一、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围绕着训练重点,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抓住狐狸一家之间的伟大亲情,狐狸和正太郎之间的真挚的感情去拨动孩子们的情弦,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因此教学这一课最主要的是抓住它的“情”,用文中丰富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孩子,使孩子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教学的流程设计很简单,学生自学课文,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故事的梗概,然后让找出文中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反复读,细细品,最后让孩子们动笔写一写,正太郎摔下山崖下,两只老狐狸是如何找到正太郎并温暖他的。
学习这课的时候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弥漫着一股活跃轻松的氛 ……此处隐藏7403个字……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露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学了这一课,我的感受是只要我们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人类与动物之间也能架起友谊之桥,让我们人类与动物永远做朋友吧!。还有的同学说,这伟大的母爱不仅人间有之,动物身上体现得更是真切感人。
阅读课也不能只重视听、说、读,上成单纯的阅读课,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写。当同学们阅读、理解、表述到高潮时,要给学生搭建释放情感的舞台。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狐狸们是怎样救助正太朗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请你把这些内容写写具体。好吗?
总之,学习本课,我让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线,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后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思维的相互启发,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呈现百花盛开之势。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课堂真轻松!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14上这一课最独到的感受是我自己被文中的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教室里每个人的心田。
1、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我很快让学生理清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很多地方读来让人感动至深。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总是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的人类不是一样吗?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频繁地冲击着孩子们的耳膜,也在孩子们的心田激起涟漪,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吗?
2、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课上到这里,无须多说,孩子们已经被感动了。文章要传递给孩子们的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主旨已经不知不觉印在孩子们心里了。但是,我不满足,用了相当的时间进行了一番近乎说教的总结上升,一下子冲淡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如果到这里,我没有过多的说教的东西,而是留给孩子更多的回味,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体验中丰富加深这种体验,或者给孩子提供“斑羚飞渡”之类同样震撼人心的文字让孩子自己去读,留给孩子的思考的空间会更多一些。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15笔者以《金色的脚印》一课的教学为例,就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做点有益的探索。
一、紧紧抓住三救这条主线,领悟《金色的脚印》的深刻内涵
《金色的脚印》是小语十一册课本中的独立阅读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全文讲了日本小朋友正太郎与动物狐狸全家一波三折的感人故事。说明人与动物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并且还能建立美好友谊,告诉小朋友要爱护动物。课文题目高度凝练,含义隽永。给人以鲜明印象。此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生态特色,是教育学生做真做善做美,受到情感熏陶的极好素材。牢牢地抓住三救这条主线。老狐狸营救小狐狸为一救,其中蕴涵着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这是金色的;老狐狸和正太郎共同救护小狐狸为二救。其中渗透着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赖的美好情感,这又是金色的;最后是老狐狸救助正太郎为三救,这是文章最感人之处,集中体现了动物对人的感恩之情。三救之后放小狐狸回归自然这一举动更显其情谊的珍贵而美好。故事层层递进,人与动物的感情由敌对仇视到互相信赖再到友好救助,不断升华。因此,文末以映着耀眼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延伸至密林深处。结句,这句点睛之笔,照应文题,一语双关,言有尽而意无穷,蕴涵着人与动物情感相融,生死与共,这种真情犹如金子之光熠熠生辉。作为教者,如果在备课中不能领悟课文中深蕴的思想内涵,抓不住三救的脉络主线,扣不住金色所蕴涵的真情,则势必归于浮浅。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收放自如,形散而神聚
小学高年级独立阅读课文犹如一首形散而神聚的散文诗。《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为独立阅读课文,授课时短。如何高效快捷,优质完成教学任务,真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这类课文应围绕抓住主线、领悟内涵、大胆放手、巧妙拓展这十六字展开教学,扣住金色的魂,散聚有度,收放自如。
所谓散,指课堂的组织形式。课堂中的双基落实,难点突破,拓展延伸,深情朗读,巧妙记忆,复习巩固,说读后感,都是课堂形式的散,是指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为三救中蕴涵的真情这个神服务。如深情朗读他费力地睁开眼,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他的脸颊和嘴唇,另一只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子这段狐狸救人的感人句子,就能深刻体会出其中美好而真挚的情感,受到美德的陶冶。教师还可以如对《金色的鱼钩》《珍珠鸟》的追忆,可巧设平台,迁移知识,突破难点,因为这些课文与本课有共同之处,温故而知新。就述说读后感受而言,探究这些课文与本课的异同之处,达到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之效。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以进一步是引导学生探究,挖掘其深层内涵,进行思维训练,点燃灵感火花,进行即时写作训练,达到一课多得之功效 。
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本身是形散而神聚的散文诗。教学工作是最富有诗意的,好的课堂本身就是诗,她是现实的,又是浪漫的,具有实效性,又具有艺术性,她是知识的海,又是感情的洋。做为教者,对这类课文必须深刻领会其神,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大胆地放,做到形散而神聚,此为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之要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