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宝藏》观后感1节目《国家宝藏》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节目,宣传古代文物历史,也让我们了解全国九大博物馆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历史,又了解了文化。结合明星守护人推荐和影视表演还原了当时文物诞生的初衷,也让我们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诞生的不易和难得。《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时期的王希孟所作,宋徽宗赵佶欣赏十八岁的王希孟的画作,王希孟用青金石,赭石,孔雀石,砗磲等宝石作画五次才做出这幅千年不褪色的传世画卷。把石头变成作画用的粉末工序繁杂,原材料寥寥可数。技艺之精湛,材料之难得,为这幅传世名画增添一丝神秘色彩。
《各种釉彩大瓶》又名瓷母,十七种釉彩都集中在一个瓶子上,包括珐琅彩,青花等,纹饰精美,烧制过程复杂,难度很高。温度很难把控。成功烧制率0.23%,守护人王凯演技精湛,志愿者张珄解说全面完整。
《石鼓》上面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文字把中国人连接在一起。梁家辉守护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会忘记国家的文字。还有守护国宝的梁家,梁家保护石鼓南迁和亲人分离,多年之后才得以相见。
国家宝藏介绍
节目《国家宝藏》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故宫60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联合8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以节目《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次特展——每个博物馆只选出一件宝藏入驻特展。每集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他们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随着9大博物馆的大门被一一推开,27件“国宝”的传奇也将被一一揭晓。27位“国宝守护人”,多个传奇故事,透过节目的核心元素能够看出节目《国家宝藏》尝试在文物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国家宝藏》观后感2和男票在家看了《国家宝藏》一二,还有被神翻译神配音的《博物馆奇妙夜2》,看完了感叹,原来错过了那么多宝藏!我问闹闹,你不会是看了国家宝藏电影来安排线路吧?显然没有!不过冥冥之中,独立钟、三一教堂、富兰克林墓地都游览了,也像是寻宝一样。
《国家宝藏》和《博物馆奇妙夜》都有点像历史科普电影,需要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编剧把美国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编进了电影,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独立战争、刺杀林肯。又想起《勇闯夺命岛》里提到的刺杀肯尼迪、登月计划、外星人事件的胶卷,包括《变形金刚》里也提到的登月计划。看来美国人很喜欢研究自己国家的秘密啊。
我们在费城的时候,还花2美元买了一个独立宣言小礼物。看了电影之后才打开看看,不过里面没有具体的《独立宣言》内容,缩印的签名版。看看《独立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生而为人的感觉该有多好。
《国家宝藏2》里有个情节,凯奇他们去法国寻找宝藏线索,在街头和警察谈孟德斯鸠。突然想起来,怪不得法国人如此有优越感,认为法语如此美丽,还看不起山姆大叔,因为人家有卢梭、孟德斯鸠这帮子牛人,没办法,必须膜拜啊。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人权宣言》,都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保证。文明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馆,真的都很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差不多是科学与工业扫盲博物馆。很多可以参与互动的科学实验、纪录片、各种模型,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多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馆都是落满灰尘不见阳光的地方,员工也都是处在颐养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纪。感受也都一样,没走几步就逛完了。无论是十朝古都还是六朝古都,博物馆都这么小,真有点说不过去,难道因为文物都被掠夺了吗?
也很遗憾,没有去华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估计去卢浮宫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在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时,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线路中,几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馆之行。
说实话,电影总有相似之处。《国家宝藏2》里面,总统从密室里出来后,看见的是一辆擎天柱卡车,瞬间串戏,柱子哥可以出场了。凯奇和哈里斯的伦敦街头飙车戏,也有点《勇闯夺命岛》里旧金山追车的影子。其中出现抢车的那个镜头,车主人就像是《勇闯夺命岛》里的悍马主人啊。还有油桶掉落的情节,在《勇闯夺命岛》里掉的是水桶。
《国家宝藏》观后感312月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宝藏》第二季开播了,延续第一季恢弘的舞台场面和深入人心的讲解方式,第二季通过音乐剧、舞剧等形式也让国宝活了起来。一件件泛着历史光芒的国宝,传递着先贤们的智慧与精神,带着我们走进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感受泱泱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在实现文化振兴的道路上,这些物质与精神的财富都是国家的宝藏,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传承国家宝藏,感受先贤风骨。《上阳台帖》洋洋洒洒二十五字中,仿佛藏着诗人李白遗世独立的傲然姿态,沿着泛黄的书卷,那个舞着剑,高唱“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仙缓缓向我们走来。这些国家宝藏承载着先贤们心系天下的凌云壮志和不畏权贵的高尚情操,让我们能够窥得先贤们生活的一角,感受到他们的气度与风骨。
传承国家宝藏,延续中华精神。刚过去的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我们对着宪法宣誓,感受法律的威严与庄重。而中国的法治精神却不仅仅从当代才开始的,随着一个秦朝小吏所撰写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呈现在世人面前,透过千年之前的秦朝律法我们看到了法治精神的源远流长。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治精神依然是需要我们延续下去的,这也是国家宝藏所带来的精神财富。
传承国家宝藏,振兴中华文化。华夏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断绝的文明,是兼容并包的态度让中华文化绵延至今且百花齐放:千里江山图上的如画江山千年不褪色,各种釉彩大瓶使用17种釉、彩,集中国瓷器文化大成,样式雷建筑烫样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设计水平,弥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还有数不胜数的国宝都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面对这样丰富的文化宝藏,我们更应该牢牢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将振兴中华文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部分,把中华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传承延续下去。
《国家宝藏》观后感4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书,总是津津有味。这不,最近出了一部历史纪录片——《国家宝藏》,让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国家宝藏》主要介绍在中华辉煌灿烂 ……此处隐藏6650个字……。
《国家宝藏》这一档高大尚的节目,是立足在中华文化宝库资源的基础之上的,它通过展示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通过邀请一些专家人士对一件件宝贵文物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邀请一些知名人士演绎文物背后潜在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从而来引导更多的观众去爱上国宝,去爱上文物,去保护传统,去弘扬历史。
事实上,除了抒发文化情怀,爱国情怀之外,《国家宝藏》这一节目之所以能让观众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演绎。通过明星们对国宝背后的故事的重现与演绎,可以让人们瞬时穿越到那段历史当中去,去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岁月,去体会一下那种情怀。正是因为这档节目让文物重新“活”了起来,让历史事件重新演绎了出来,所以人们才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国家宝藏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所积淀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所体现的强大生命力。
保护国家宝藏不仅是国家的责任,更是我们个人的使命,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有义务去传承和延续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有必要去培养对文物保护的和守护,也有必要去唤起国民对文物的保护,对文明的重视。我希望人们不要把《国家宝藏》这一个节目当成是一种形式,看作是一种笑谈;我希望人们可以真正的看到国宝的价值,真正理解文化的价值;我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国宝的守护人,成为传统的继承人,成为文化的弘扬人,成为文明的推动人。
《国家宝藏》观后感14“我们这个节目有多年轻?也就上下五千年。”《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开场的这句话,打动了很多人。
电视屏幕上,继“诗词热”和“朗读热”之后,蜂拥而至的文化综艺节目出现了严重的雷同趋势。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从创作源头上秉持高品质与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细磨,让央视文化节目品牌再创新高度。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银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极大丰富的文化宝藏,为内容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电视工作者在幸福的同时,也感到了惶恐——如何在珍视与呵护中去继承和发扬?
如今盛行的诗词歌赋和阅读赏析终究没有跳出“文学样态”,或许这正是《国家宝藏》立意的高远和深邃之处。然而,作为承载信息极大丰富的民族基因宝库,文物并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堪称包罗万象。它们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让我们触摸到那些或神采飞扬,或荡气回肠,或屈辱苦难的记忆,而且可以让今人回溯过去、找到认识自我的坐标;不仅蕴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夺天工的技艺,而且有领先世界的成就。这是一个厚重而广博的领域,也就注定了节目的格局更加宏大,视野也更为开阔。
从“诗词文化”到“国宝重器”,央视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以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融入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国家宝藏》正是央视肩负国家媒体责任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的创新尝试。”朱彤如是说。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让那些珍藏于博物馆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也是让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相得益彰。正如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所说:“每一件文物都记载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的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观照当下,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15说到综艺节目,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说到文物类节目,又有人会想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但是能把综艺和文物融合起来的节目却是少之又少。《国家宝藏》就是这样的一档节目。
《国家宝藏》每一集都介绍一个博物馆,由博物馆选出三件文物,介绍它的前世传奇与今生故事。节目组会请明星以小剧场的形式演绎文物前世的传奇,而今生故事则会请专业人员进行介绍。
节目中反复强调“让国宝活起来”想来有点可笑。中国一向以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著称,而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了解祖国的文化呢?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文化实力而是文化潜力,只能称之为素材,只有将这些浩如烟海的素材做出心的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故事,这些潜力才能转变为实力。历史上的忍者文化放在中国估计连忍着列传都做不了,但日本却将其做的家喻户晓,变成了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美国亦是如此,作为一个仅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相对而言文化本应该比较贫瘠,但是创造力却使他们的文化大放光彩。
中国文化现在也许欠缺的就是创造性的传输模式。如今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文化产品是什么?有人会说是网络小说。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英文网域仅凭几十本网络小说,流量推到世界1200名,日均点击量200多万。近年来一些国人鄙夷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却火遍了欧美,知名度不知比那些正统文化电影高出多少。激烈的竞争现状强迫这些作者必须做出各种创新。的确,部分小说可能是粗制滥造的,文笔也比较拙劣,但具有创新性,而这创新性正是文化魅力的源泉。这些网络小说让人诟病的地方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但是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并取得成功的结果却是不可否定的。多少人却对此嗤之以鼻。
在《国家宝藏》中也是如此。面对古文古画《洛神赋》,很多人也许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但是通过两首小诗一段表演,洛神之美,子建之痴,长康之才却能深深地印在观众心中;云梦睡虎地秦简,不去讲苛赋劳役等人们看惯听厌的东西,而是举出那些在当时甚至放到现在都很超前的法条……这些充满创造力的表达使古老的国宝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真正的使国宝“活了起来”。
而今生故事无不是向现代化国际化靠拢。云文铜禁的失蜡法与现代的发动机叶片的熔模铸造法原理相同,皿方罍提到了3D打印技术,坤舆万国图提到了VR,AR技术……节目组想方设法把古老的国宝和现代高新技术、文化结合,降低了认知门槛,便于理解,极大地拉近了我们与国宝的距离。只有当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去了解研究他们,并从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国宝才算真正的“活了起来”,国宝才能永远年轻,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才算真正年轻,同时这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国不是文化贫瘠,而是缺乏让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人心的创新形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