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儿童成长的印度励志电影,讲述了一个特殊孩子在一位美术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下,获得自信与尊重,并将绘画天赋得已展现。
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8岁的小孩男伊桑,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奇思妙想的男孩。他可以将一条鱼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还能一连发呆一个小时。伊桑的哥哥约翰显然和他是两个极端,约翰成绩优异。门门功课100分,无疑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伊桑还逃过学,让哥哥约翰帮忙写假条。最后父亲一气之下,直接把伊桑送进了寄宿学校。
送进寄宿学校的伊桑感到很害怕,他经常走神被老师罚站甚至罚跪,不知道被打多少次手背。只有一位叫杰的男孩非常理解他,成为他的好朋友。后来学校来了位美术代课老师尼库巴,他上课方式很独特,不拘一格,课堂活跃有气氛,学生们很开心上他的课。但伊桑却一样不能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后来这位尼库巴老师注意了伊桑,通过细心发现,老师发现伊桑存在“读写障碍”和“沟通障碍”,属于一个特殊孩子,同时去家访时意外发现伊桑很有绘画的天赋,于是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上用心的去引导他,上课期间给孩子们讲了很多天才和科学家的故事,同时启发伊桑,很多伟人都存在类似问题,但不影响他们成为伟人。慢慢的伊桑融入班级生活,同时老师与校长沟通独自为他补习。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伊桑的成绩不断变好,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为了让伊桑的绘画天赋得以展现,让更多的老师及孩子认识到伊桑的天赋。尼库巴老师在全校举办一场绘画大赛,同时邀请了自己的老师及学校校长、老师们参加。伊桑为了参加这次绘画比赛,天没亮就出去湖边观看日出,直到比赛开始了才姗姗来迟,最后伊桑画出了一幅震撼全校师生的图画,一位男孩坐在湖边观看日出。伊桑也发现尼库巴老师画了一幅自己开心大笑的绘画,感动得哭了。在全校师生的评比下,伊桑的画获得第一名,并成为学校散学典礼画册的封面,背面是老师画的伊桑。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的反思,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天赋是需要用心的走进他的世界,发现他的特长,并加以引领,这才是真正的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当画面定格在尼康老师将伊翔高高举起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时,我的心很沉很沉。尼康老师不仅仅举起的是伊翔,而还举起了伊翔的读写能力和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当静下心来回忆整部电影时,好多感人的画面在脑中荡漾:
画面一:满眼含泪的尼康老师对自己的女朋友说:“他有危险了”,“他的眼神在呼救”。这是老师第一次提及并说起这个孩子,一个堂堂的大男人能在一个女人面前流泪提起,相比给他的心带来了多大的伤痛。同时,也说明这是一位有大爱的老师,如果没有深埋的大爱是绝对不会对自己的学生如此担心的。
画面二:看完伊翔绘画画本后那张满含悲痛的脸庞,“为什么送他走”?一双疑惑的眼神盯着孩子的父母。是呀!这么一个不愿意离开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要送走呢?为什么要让他确失父母的爱呢?仅仅是因为孩子吗?所有的疑问都印刻在了老师的脑中。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人呀!既拥有老师的职业职能,能洞察出孩子调皮、成绩差的内在因素(读写障碍),又有母爱一样的关怀。
画面三:和校长讨论伊翔。这位所有老师都抱怨、都认为有问题、头疼的孩子,在尼康老师的眼中却是:很聪明,智商超乎常人,只是认字和写字有点问题。为什么他只关注孩子的长处、优点和特长,而别的只看到孩子一些负面现象呢?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每个人有每个人所关注的和所期待达到的目标。
画面四:全校绘画大赛,老师会场搜寻伊翔
画面五:……
还有好多的画面都让人无比的激动和感动。
另:还有一些话语值得我们深思:
一、人类是残酷又迟钝的动物,而且是瞎的,对美丽或情感都没有感觉。
二、强迫孩子去忍受自己追求野心的负担。
三、只知道东西的价钱,却不知道东西的价值,这种人有用吗?
四、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
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自己,我们也是老师。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尼康老师一样在课上穿戏服跳舞;我们可能也做不到不远千里去家访;我们可能也没有尼康老师那么深的洞察力。但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爱放宽、放大,放到允许孩子们彰显自己的个性,放到用不同的尺寸来丈量孩子。或许他们能找回自己的自信,找回自己人生路上前进的力量。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好久没有静下心来人认真的看一部影片。孩子老师推荐的《地球上的星星》我咋一看还以为是科幻片,抱着好奇心晚上在电脑上看完了。泪水模糊了双眼,看完了才知道这是一部教育片,充满着阳光,善良,人性,童真的好影片。
影片里的伊夏是个有先天语言障碍的学生,他不爱学习调皮,偷懒是让家长和学校头痛的问题学生。因为此他学习成绩总是跟不上,成为班级里拖后腿的学生。成绩跟不上再加上调皮,越是不喜欢上课成绩越来越差越差就越被老师批评,孩子的自信心几乎消失的无影踪。于是"翘课"自卑就成了他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城墙。
学校最后说自己也无能为力开除了伊夏。后来他爸爸又把他送了一所寄宿学校。当伊夏的父母很他哥哥离去了,当伊夏目送父母离开,孤独地站在校园哭泣的时候,我的泪也不知不觉留在那样的黑夜里,从那个黑夜他更加感到了孤独,恐惧陌生环境。在这所寄宿学校里伊夏的成绩依然落后。他的眼神充满着无助和惶恐,看到这里为一个8岁得孩子感到心疼。
他依然孤独、沉默、夜里流泪,早晨眺望远方,放学出去散步,一个人吃饭,一个走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八岁的孩子还能承受多少?看到这里内心最柔弱的东西被触动了。为一颗嫩稚的心感到心酸。直到他们班级的一个代课老师乔尼的出现。这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他用他的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个学生。乔尼发现了伊夏总是沉默。
他发现伊夏的问题在于阅读和语言的障碍。是他发现伊夏有绘画方面的天赋。他用心的帮助伊夏通过绘画比赛,伊夏的画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流着热泪扑进乔尼老师的怀抱。此时我也热泪盈眶。为伊夏找到了自信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为他在学校的被认可。因为有这么一个懂爱的好老师。到影片最后乔尼高高的举起伊夏在空中。我为伊夏从此走出了那个阴暗的心灵流泪。 为有这么好的伯乐窃喜!
这部电影触动了我内心柔弱最纯洁的角落。教育孩子要真正的做到与孩子心里的沟通。影片中的乔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老师要面对那么多学生。那么作为我们家长,我们只面对自己的一个孩子。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只看着孩子的结果而去责备却忽视了原 ……此处隐藏7113个字……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通过夸张社会的秩序和学校的规则展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都是一个别人无法取代的角色。从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待我们发现。这部电影通过伊夏的例子,来说明了教育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心理层面真正的需求,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人有很大的启发。
校园中安静的或者不安静的孩子中,一直都有那样的人,想要改变世界运行的规律,因为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想法很独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孤立了,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赢家,那时世界将会被震动。
最终,伊夏的画得了第一名,所有人为他鼓掌的时候!想象一个老师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不让人想起一句话:在你的学生当中有爱迪生,有爱因斯坦,你如何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3当我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时,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的态度有时会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每一个孩子都是平等的,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不同闪光点,作为教师应该接受学生的特点,只有教师这样做才能有支持学生的后续动力。而不是用老师的严厉来再一次打压学生,让学生造成极度的不自信。
影片中的依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喜爱画画、很有爱心、能够用平时在地上随意收集的“废品”再制造出一个水上飞机的小模型。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学不会课本上的知识,因此他在老师们的眼中最差的、父母眼中变成了没有希望的、同学眼中变成了被嘲笑的人。最后依翔变得自闭,连最喜欢的画画都放弃了。从先锋三位一体的角度来分析:
1、现象:孩子极度缺乏自信、安全感、认为自己是不被喜爱是被所有人抛弃的。
2、根源: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压制他的成长规律。
3、本质:四大关系遭到破坏,从父母、老师、同学对他的影响,慢慢的变成对自己的否定。
古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依翔的千里马就是位新来的美术老师,他的做法:
1、他鼓励依翔,为他树立信心,用创新的方法去教依翔学习。
2、宽容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一句关心的话语,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
3、这位美术老师举办了一个绘画比赛,依翔取得了第一名,这时所有的学生为依翔喝彩与鼓励,同时也修复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后来依翔能够与与同学打成一片、友好相处。
4、当这位美术老师为依翔付出了这么多之后,依翔做出的巨大改变,让依翔的父母也有了对自己孩子的新认知,同时也是非常感谢这位美术老师的。
5、四大关系得到了修复。
如果每个教师都有美术老师一样的爱心和责任感,善于发现孩子的光芒,那么,教育的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也非常感谢这几天老师们为我们讲解三位一体,让我得到了这么多的养分,争取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做的更好。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我听说这部电影好几年了,这是第一次看,谢谢廖医生的再次推荐,今天在图书馆放映了这部电影,一群图书馆会员家长和孩子从头至尾看完了这部电影。
故事是讲一个叫伊夏的学困生,在经历了无数的冷眼、讽刺和打骂之后,人生即将毁于“起跑线”,遇见了一个充满爱心的美术老师,这个美术老师以他的慈悲和慧眼,让这个孩子找回了自己。
片名《地球上的星星》,让人深思。
我们每个人,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偶然。我们体内的每个元素,应该在几十亿年前就存在了,这些元素,从深邃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因为各种不可思议的奇妙的缘分,在那一天,组合成了一个“我”。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本质上就是宇宙间的一颗星星。这颗星星,不是一颗恒星,也不是一颗行星,而是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
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我”——啊,你需要的是什么?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用自己的身体和奇妙的“精神”,全然拥抱一次那神奇的、看不见也测不出的元素——爱、快乐、平和、宁静,发出一点叫做“温暖”的微光,还是在莫名其妙的“成功”、利益与敌意中,来不及发光就遁入永远的黑暗?
幼儿教育大师蒙台梭利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了存在于儿童内部(身体与精神世界)的“天人合一”现象,她说:“每个孩子,内部都有一套神奇的系统,这套系统,有着不可思议的自我完善的力量。不是我们教育了孩子,是大自然教育了孩子。只要我们提供一个正确的环境,儿童就能进行自我教育。”(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
霍华德加德纳说:“每个人都拥有8.5种智能,每个人又只有一两种智能是突出的,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每一种智能,都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从古到今,到遥远的未来,只有一个短暂的、独一无二的“我”。
也许,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做多少正确的事,而是少做一些错误的事。我们面对儿童应该做的,也许不是如何去爱,而是如何减少伤害。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5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英文名Every child is special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差异性的故事。内容过度煽情不讲,教育问题并非单纯靠一位老师的热情就能得到彻底改变,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然而电影还是给了我许多感动与激励。
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然而在这个讲究统一讲究规矩的校园内,老师们在他的本子上打红叉,让他站到教室外,对他批评和责骂,他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甚至被家长强行带去了寄宿学校进行“改变”。他们可以给他安上“懒惰”“作怪”的毛病,却不愿承认孩子身上与其它人不同的方面。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害怕差异,我们对差异没有正视的勇气与引导的耐性,差异便宣告了规矩的被破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当学大雁,别做海鸥》,如果在海鸥的脚上系上一根红丝带就等于为这只海鸥宣判了死刑。在教育上,海鸥行为其实并不少见。许多小学中学的班上,一些老师会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最前排一个人坐,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我就是差生,我就是可以无所顾忌任意捣蛋的心理。差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反而往反面发展。
电影里伊夏进了寄宿学校,在英语、数学课堂上被批评,在美术课堂上被打手心,伊夏因为他的差异导致了学习上的滞后,却得不到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耐心的鼓励和指导,他越来越消沉,放弃了画图,也丢失了快乐(影片里,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伊夏逃课走上街头,就像电影插曲里唱的“这个只有短暂几天的童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的朋友啊别辜负了它”)。
直到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尼克老师的引导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多了份耐心与关爱,多了让学生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的鼓励和宽容。他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差异并不可怕,有时候它甚至成就了天才。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光芒各异的星星才汇成了美丽的星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