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时间:2025-03-13 09:49:14
金刚川观后感15篇

金刚川观后感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刚川观后感1

那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那一次,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钢铁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国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

70年前,开国之初,百废待兴。但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战争,让新中国的安全环境陡然恶化。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际,以电影之名向英烈致敬的电影《金刚川》在各大影院上映。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为背景,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军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的真实故事,展现出他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事迹。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金城前线的一条河流,如果想要去金城,大部队必须通过这条河流,但是,在部队抓紧过河的同时美军也在步步紧逼。电影从步兵连、高炮连和敌军的角度分别讲述了这场博弈,敌军一次次摧毁,我军一次次修复,一晚的时间志愿军创造了奇迹,他们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通往希望的桥。

那时的中国是贫穷的,造不出自行车也很少飞机大炮,美国人有飞机在头上掩护而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你问我们是谁给的勇气?是那些素未谋面却为了给我们打掩护牺牲的战友。在对回国战士的采访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为了我那些死去的战友活着,当小胡最后站在了金刚川那所桥上时,水面烟雾弥漫,横尸遍野,我想所谓的奈何桥也一定不会比这恐怖吧,对于那些死去的战士来说,这所桥又和通往黄泉的桥有什么区别呢,在来世的路上有人作伴他们也不会太孤独吧。

电影里刚参军的刘浩还不明白战争的意义,总以为凭着一股劲就能打胜仗,看到了战友伤亡严重自己却无可奈何更是失去了理智。战争需要的不仅是蛮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力,如果嘴炮和冲动有用那么阿Q一定能打胜仗。人软弱了会挨打国家亦是,四大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绵延了下来?因为中国人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中华民族像一条锁链紧紧扣在一起,把敌人捆绑起来扔出领地。

我们每个人都该有一份担当,为生在中华大家而骄傲。“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就不黑暗”。绝不要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为了那些沉睡的先烈们,请好好珍惜当下,奋斗未来。

金刚川观后感2

丰碑之桥不朽之桥

金刚川是一条江,水深六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桥,一座坚不可摧的桥。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而这条江也成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炸桥、建桥、炸桥,这个过程中,无数的血肉之躯前赴后继染红了江水。战争是残酷的,惨烈的,牺牲两个字贯穿整部电影。

一根手卷烟,一支哨子传递着战友之间的相互牵挂,那是争相赴死,铁骨柔情:弥留之际的话语:“不要管我,快修桥!”听得我揪心难过。男女间互生情愫,对讲机中一句:“前线见”却是阴阳两隔永不相见。那五枚信号弹,一堆堆熊熊燃起的烈火是炮兵为了保护大部队顺利过江,吸引敌机主动暴露自己的英雄壮举,那是他们与敌人共死的战书。

炮兵排长张飞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条腿,一只胳膊炸没了,他用燃烧的火焰来止血,用木棍支撑着残缺的身体艰难地穿过玉米地走到了战友牺牲的炮位上。压弹、瞄准,调整开火,一个人完成了原本五个人才能完成的动作。这是多么顽强的钢铁意志啊!炮兵排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嚣张的敌机打了作文下来。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铁血硬汉,什么是英勇无畏,什么是视死如归,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敌军的“丧门神”反复炸桥,志愿军反复修桥,时间就是胜利,工兵连在一次次的疯狂滥炸后争分夺秒完成任务,为了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江,最后工兵连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架起一座四层的血肉之桥。

镜头之下,战士们脚踩着水底的木桩,水漫过脖子,当人踩过时,他们沉到水底,当人走过,他们才能浮上水面呼气,这个过程,有多少战士沉入水底再也没有生还,可他们像一座座坚不可摧的钢铁基石托举着上层的战友,托举着桥面。这是一座美军无法摧毁的人桥,是朝鲜战场上无数英灵铸成的灵魂之桥,更是保家卫国民族不朽的精神之桥。这座桥,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将他们赶出了朝鲜,换来了朝鲜人们的安宁和平。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当主题曲响起,电影院里鸦雀无声。脸上,泪水夺眶而出;心中,惊雷炸响。所有的语言换成热血澎湃,斗志激昂。我在心中不停地呐喊:山河无恙,英雄不朽,吾辈当自强,中华更辉煌!

金刚川观后感3

抗美援朝纪念馆坐落于丹东市的英华山上,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每当我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就会产生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钦佩。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历史丰碑——抗美援朝纪念塔。纪念塔,气势恢弘,雄伟壮观,塔高53米——象征着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巨大胜利。我们坐在纪念塔的前面,聆听着大队辅导员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好汉人物事迹。雨来罗盛教黄继光……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那鸭绿江大桥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景。我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着,我被他们的爱国之心感动着,我更被他们的勇气而激励着。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正如作家魏巍所说: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巨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好汉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国度而骄傲,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参观过纪念塔后,我们来到了陈列馆,展厅中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现了抗美援朝时期无数英烈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永远在世人的心中铭刻。和彭德怀的塑像伫立在展厅中央,来到展厅的人心中回荡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之歌。

参观了陈列馆后,我们又来到了全景画馆,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记述了第二次战役,反映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彭老总叱咤风云;黄继光勇扑枪眼;邱少云身卧火海;罗圣教跃入冰海等无数英雄形象。

无数先烈血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是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使我们打胜了这场战争。如今,距朝鲜停战已经有50多年了,现在的生活幸福了,社会进步了,祖国强盛了,在中国人欢悦的时刻,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曾经有志愿军战士们的付出。我想,当他们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时,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会开心的。

金刚川观后感4

影片《金刚川》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中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敌我双方为了一座桥而在金刚川展开的一次殊死较量。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力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为了保证大军在指定时间到达,志愿军一次次舍生 ……此处隐藏5941个字……息息相关血肉相连,也凝聚着千千万万国人的生命和情怀。但因为种种特殊原因,近三四十年以来,抗美援朝题材几乎在影视界绝迹,只有在早期拍摄的《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影片中大家才能一窥当时的情景和传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看到《金刚川》,我是有一些激动的,在当下它是一个开局和定调的作品,意味着今后我们可以拥有这个题材的更多可能性了。

在这部电影中,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没有展现志愿军与美军的正面交锋,而是以交通线的保障为入手点,分别从渡河士兵、美军飞行员、守桥高炮战士的视角,还原部队抵达战场前的一天。"金刚川"这个名字,代表的其实是一条江,夏季时水流湍急,无法泅渡过江。

江面其他桥已经被敌军炸毁,只剩下一架木桥,为了能够顺利过江,在规定时间达到作战地点,我军制定多种策略过桥。读后感m只是,虎视眈眈的美军却一次次又一次地轰炸桥体,不仅多次毁坏我军刚修好的桥,并且给我军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最后桥被炸得几乎碎掉,我军战士站到桥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架起了生命的桥梁,帮助大部队顺利通过金刚川,圆满完成任务。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时隔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顾那段历史,回顾那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英勇斗争,志愿军战士以热血铺陈奋斗底色,树立起中国军人精神不倒的旗帜。《金刚川》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会有《长津湖》等同题材重磅电影上映。那段历史那些人,祖国没有忘记,我们普通人也没有忘记。作者:张雪云

金刚川观后感13

战争虽已结束,但历史将被铭记,英雄将永留青史!

做为后辈,我们将永远致敬英雄烈士!

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发布独白版预告,以战争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主战场之外的战争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暗流涌动的金刚川上徐徐展开。

领衔主演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特别出演邓超悉数亮相,在与敌人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奋勇迎战,跨越七十年岁月传递不灭的精神共鸣。与此同时,《金刚川》同步释出的人物关系海报,更描绘出战友间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谊。

信念、坚忍、义气、刚强、志气

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各主演化身炮手、工兵等不同兵种,或共同御敌,或动情交谈,又或并肩前行,展露出战场上生死相托的兄弟情义以及上下同心、协作坚守的战斗精神。作为经典的兄弟搭档,张译与吴京的再度合作给观众带来不少亲切感,张译解读这次和吴京的角色关系:这次我们的角色不是简单的上下级或师承关系,而是亦师亦友亦兄弟,所以在人物关系的诠释上有很多新鲜感。邓超时隔数年再次饰演军人,以丰富的表演层次彰显成熟气质。

而近年在战争类型片中表现亮眼的李九霄、魏晨,又会用怎样的方式诠释70年前的志愿军战士,备受期待。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依然能够通过电影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去接近、理解每个为祖国牺牲的先烈。

金刚川观后感14

《金刚川》故事背景发生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影片用4个篇章还原了发生在7月12日晚上炸桥-修桥-过桥的全过程。

章节一

名字叫做士兵,时长约40分钟,详尽介绍了志愿军的地面部队如何在敌人的狂轰乱炸下过桥的过程,演员邓超在这一部分的表现给皮哥留下深刻印象。

章节二

名字叫做对手,时长约20分钟,这部分从美国空军侦察兵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志愿军的顽强。

章节三

名字叫做高炮连,时长约45分钟。

章节四

名字叫做桥,时长约15分钟。

看完电影,没想到在这部片里,吴京的文戏比武戏还要出彩。按照常理,《金刚川》应该和《八佰》、《红海行动》一样是那种群像电影,可没想到,本片进入第三章节后,从群像刻画自然过渡到了吴京和张译的双雄模式。

吴京饰演的班长关磊完成了从兵痞到英雄的转变,起初关磊因为白天吸烟暴露位置被查,从连长降级到了班长,他浑身戾气,对张译饰演的排长不屑一顾,一直以师傅的身份压着,他和张译互相拌嘴的镜头,也成了影片难得的轻松时刻。

张译饰演的角色也经历了转变,刚开始张飞是个军憨,畏畏缩缩但心地善良,他惜弹如命,对关磊的挑衅步步退让,还送人家一截珍贵的烤玉米,但战场内两人也结成了生死之交。看过影片就能知道,张译这是厚积薄发,这部片子里明显是被人捧,122分钟的电影,导演在第3章节末尾给他足足5-10分钟的独角戏,他愣是靠着精湛的演技把那股子气顶上去了。

当然除了张译和吴京,影片中邓超、魏晨和李九霄在内的诸多演员表现都很棒,他们在影片中说着不同口音的家乡话,听着十分亲切。

总之,《金刚川》你不能说它是上佳的战争片,也不能说它是烂片。喜欢的人会爱到骨子里,不喜欢的人又会嗤之以鼻。在中国影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金刚川观后感15

记亿中以前听过看过的志愿军故事,是一档电视节目中的,一些战士,接到命令,必须在某时前到达某地,狙击敌人,而当时离某地很远,且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没有停下过脚步,好多次有人提出休息一会,都被否了,很多士兵是睡着了往前继续走着,有的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就再也没起来,就在这样极限赶路的情况下,到达目的地,还没等大家整顿,就发现敌人来了,正是因为没有休息,才争取到了这宝贵的比敌人早到了几分钟,从而占据优势,成功阻止敌人,为大部队赢的了时间,如果是敌人先到达,后果不堪设想。回到本片,从敌方口中说出,“不可能就是他们的武器!”美国士兵都还盼着回家过圣诞节呢,难道我们就不想回家过年吗?可正如歌里唱的,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就算敌人再强大,就算敌人的飞机大炮再充足,就算我们什么都缺,但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必胜的信念,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本来历史不是很好的我,现在迫切的要重新拿起历史书,重新学习一下历史知识。看的时候我也是感慨良多,很多战士们和我年龄相仿,甚至还比我小上几岁。他们在这个年龄,在为国家而战,把上战场和拿奖章当做至高无上的荣誉;而我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不愁吃不愁穿,每天就是日常的课程学习,日复一日,感觉有些荒诞度日了,让我反省了自己。电影的拍摄效果也很棒,虽然是2D但是效果比3D的好太多了,仿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就像是就在战场中,跟着一起揪心,心疼,紧张。最后,演员张译扮演的角色壮烈牺牲时,我也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主人公的方言也很有特色,本来以为都会是普通话,方言真是加分很多,很有还原的感觉。此电影也很具有教育意义,现在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革命先烈们的努力。在国家有难时,我们所有人都应该站出来,为国家而战,随时准备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还见到了主创团队,真是开心!

《金刚川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